作家部落 张戬炜

    15、庀 寀  

     

    这话谁说的?“天上老鹰大,地上娘舅大”。

    凭什么?天上老鹰大,还有点道理。天上没有哪只鸟,能把老鹰吃了。可地上为什么娘舅大?难道就没人能管娘舅?

    话说德国的恩格斯。当年跟着马克思兄研发共产主义。研发过程中发现,要消灭人间万恶之源、实现共产主义,最大障碍是一个叫“私有制”的东西。毛泽东说,要推翻一个政权,总要先造舆论。于是恩格斯愤而疾书,写了一本叫《家庭、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》的书。书中提出了人类婚姻形式“乱婚——辈份婚——族外群婚——对偶婚——专偶婚(一夫一妻制)”的单线演进模式,确定了人类历史原初的社会形态是“母系氏族社会”。 

    恩格斯四十四岁那年,德国又诞生了一个杰出思想家,叫马克斯·韦伯。长大后,此人写了一部《世界经济通史》。书中认为,母系集团、父系集团以及父母俱在仍按母系继承的集团(入居形式有从妻居、从夫居、两可居、从妻父居、从妻或从夫新居等),都曾经是原始人在不同地区分别采用过、并平行存在的组织形式,没有充分证据证明,人类原始时期一定就是单一的母系氏族社会形态。他说:“子女没有父亲而单独同母亲在一起生活的那种纯母系组织,终究不是普遍的,只是在十分特殊的情况下偶尔一见。”

    二十世纪人类历史观最重大的变革,就是相对主义的提出与历史多元论形成。历史的多样性,在研究中得到了特别的强调。长期浸泡在单线进化论中的国人,不可不察。

    看官们觉得我讲了许多貌似与“娘舅”毫无关系的话,非也。

    娘舅之“大”,根源要追到原始社会。不管如何多元并存,人类总有一个只知道母亲、不知道父亲的社会形态存在过。在这种社会形态中,母亲的兄弟、也就是娘舅,在外甥男女的成长中,或多或少承担过原本应该由父亲承担的一部份责任。从这个意义上说,娘舅是孩子的“亚父”,没有问题。所以,娘舅可以“大”。

    深究一下,这个“大”字在什么情况、什么场合体现呢?吃饭坐首席?上厕所优先?有钱要进贡?窃以为,娘舅最威风,是在分家时。所谓“天上老鹰大、地上娘舅大”,只有在这个时候,才能得到充分体现、充分利用、充分发挥、充分调动。

    为什么要娘舅主持分家?难道父亲不能、母亲不能?

    说一个现象:父子反目、母子成仇。这种现象如同卖淫嫖娼,丑恶之极但一直与人类社会共存。听说过娘舅外甥成仇吗?可能有,但不多见。这是请娘舅主持分家的理由与根据。

    现代医学已经能够准确宣告人类死亡,但人们还是习惯按农耕社会留下的规矩,守丧三天。这种行为如同胎记,深深镌刻在社会习惯中。娘舅作为一个亲戚集团,在历史上曾经起过“亚父”作用。带着这种历史胎记,娘舅集团在外甥集团面前,有着天然的荣耀。娘舅不参与姐姐家庭及外甥集团的日常生活,没有利益纷争、没有利害冲突、没有利润计较,因此,作为一个既属核心层面、又置身局外的近亲,如一个可靠的中介机构,他可以冷静地考虑问题、协调各方、提出冲突最小的利益分配方案。

    对,娘舅分家,很有道理。但这与本文的题目有什么关系?心急吃不得热白粥,且听我慢慢道来——

    常州人请娘舅分家,有一个专用词,叫“喊娘舅来劈拆”。这个词在生活中亦有运用。譬如两车相撞,就请交警“劈拆”。两人争讼,就请法官“劈拆”。邻里交恶,就请社区“劈拆”。

    劈拆,从字面上理解,就是分配。一件东西,可以是钱财、可以是责任、可以是道理,一劈几爿、一拆几块,然后利害双方或多方,各得其份,天下太平。

    不过,这是一个相当古老的词语,流传多年。以中国古人的优雅和汉语的优美,在分配时用“劈”字、“拆”字,明显有失文雅。揣度一下,这两个字应该是“庀寀”。注意,后一个字不是“菜”。

    庀:音:pǐ。有一个成语,叫“鸠工庀材”。唐朝李方郁《修中岳庙记》里有“遂鸠工庀材,四旬而就”的说法。“鸠”是“纠集”,“庀”是具备条件。引申义为“办理”、“治理”。《烈女传》“子将庀季氏之政焉”,用的就是“治理”之义。

    寀:音:cǎi。《尔雅·释诂》说:“寀寮,官也。”《晋书•王戎传》说:“虽位总鼎司,而委事僚寀”,说的就是“官”义。

    庀寀,常州方言读作“劈拆”。翻译成现代汉语,就是请做官的人来治理。秦始皇定下的“以吏为师”的规矩,两千多年根深叶茂。古人遇到有争议的事情,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上衙门、敲堂鼓、请官家。不过,俗话说“清官难断家务事”。官家再闲,也不可能把民间杂事全“庀寀”了,这就给娘舅集团留下了空间。于是,娘舅们带着母系氏族社会的胎记,学着官家的样子,粉墨登场。袖手于前、决断于后,为外甥男女“庀寀”家务事。这一“庀寀”就是几千年,而且,看样子还将长时期“庀寀”下去……